``
当前位置:首页 > 万人助万企 >工作简报 > 文章详情

三门峡市“万人助万企”活动简报(第234期)

发布时间:2024-11-29 08:56

★最新动态

 

我市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

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自然资源部超纯矿物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筹)、隧道工程灾变防控与智能建养全国重点实验室政产学研用一体化总部、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科研实践基地等“国字号”平台在我市落子布局,建成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中国宝武三门峡铝基新材料研发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近年来,我市深入实施“首位战略”,聚焦“8+6”产业集群、12条重点产业链培育,以创新平台建设为抓手,以高能级创新平台为引领,集聚创新资源、汇聚创新人才,逐步形成了领域布局合理、定位层次清晰、特色优势突出的创新平台建设体系,带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耦合,凝聚起全市科技创新的澎湃合力。

抢抓重大机遇,共建高能平台。以产业发展和创新链布局需求为牵引,持续构建多层次、多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积极融入国家战略科技体系,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院地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针对重点领域持续研发攻关,打造集研究、中试、产业化、工程化于一体的产业链;建立健全市级平台绩效考评、省级平台动态监测的创新平台梯次培育机制,建成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94个,获批中原学者工作站10家、居全省第3位,获批省级中试基地4家、居全省第4位,基本建成覆盖全市主导产业集群的创新平台体系。

平台汇聚英才,加速成果转化。坚持建平台引人才,深化“人才+项目”模式,推动高层次项目落地,不断提升人才平台承载力。中原关键金属实验室项目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8个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布局建设,推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超纯矿物新材料技术研发加速,引进专业技术人员40余名,硕博等高学历人才占60%以上,助力打通高纯石英产业化最后一环。持续实施“飞地引才”模式,探索“飞地孵化器+异地研发中心+专家工作站”模式,截至目前,先后在北京、西安揭牌“人才飞地”11个。

完善政策激励,优化创新生态。持续加大支持力度,制定出台“人才科技政策30条”,不断深化改革、优化机制;对全市重大创新平台、重要人才团队,实行“一人一策”“一事一议”“专班服务”,确保最优服务保障、最大力度支持。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施“高纯金属砷制备与砷化物合成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锂电池用极薄双面光电解铜箔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等省级以上科研项目29个,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搭建产学研对接平台,与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学院等120余家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300余位专家教授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推动中国科学院黄河金三角技术转移中心、陕西高校联盟河南中心等落户三门峡,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各地动态

 

开发区赴平顶山漯河开展精准招商活动

 

    近日,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宋黎静带队,赴平顶山、漯河开展招商考察,对接意向企业,洽谈项目合作。党工委委员张恒凯、招商服务公司主要负责同志陪同考察。

    在河南贝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企业生产车间,对工艺、技术、生产流程和主要产品等进行了详尽了解。座谈会上,公司董事长徐巍锋详细介绍了企业基本情况、主打产品以及未来的发展规划,双方在纳米级硅微粉合作方面进行了深入沟通和探讨。宋黎静表示,近年来,开发区以建设“国家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基地”为目标,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全力支持新材料及配套产业发展,希望能与河南贝邦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硅微粉领域开展深入合作,促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赋能开发区超纯矿物新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漯河亿达薄膜股份有限公司,考察团一行参观了企业光学高端滤光片、封装测试及高分子纳米材料生产车间,详细了解了企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规划。宋黎静介绍了三门峡市及开发区整体概况、产业发展方向等,并表示,近年开发区聚焦科技创新和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加强与行业研究院及产业龙头的沟通合作,打造高层次、综合性、开放式的产业平台及园区,希望双方能加强合作交流,实现互利共赢。

 

渑池县公安局

积极化解阻工问题 护航民生工程

 

近期,渑池县公安局洪阳派出所多次接到天然气输气管道施工队报警,称因占地赔偿问题,群众多次阻拦施工,严重影响施工进度,需民警协调。

接到报警后,洪阳派出所高度重视,组织民警迅速展开调查。经了解,豫西LNG应急储备中心委托河南省天然气储运有限公司铺设天然气输气管道,天然气输气管道施工队已按照程序办理了临时占用土地手续,并按照标准将补偿款打到村委。但崤店村、东洪阳、上洪阳村村民以土地补偿金额低、年数少等理由多次阻拦施工。随后,民警与铺设管道沿线村组干部逐一沟通了解情况,向村民详细了解每户涉及的具体情况和各种诉求,加班加点梳理情况,在掌握了每个占地户的第一手资料后,通知崤店村、东洪阳、上洪阳村村干部和参与阻工的村民来到值班室,通过现场耐心讲解和梳理,参会干部和阻工村民深深感受到“雁过拔毛”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并表示不再阻拦,会通过村委按照赔偿标准向施工方提出合理合法要求。目前工地已恢复正常施工。

 

义马市坚持党建引领 助力企业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党建引领,助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紧紧围绕义马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从思想上强化服务意识,成立企业服务专班,设置党员先锋岗,层层落实责任、传导压力,有力提升服务质量。二是加强与企业沟通,通过电话联系和实地走访等方式,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了解企业难点、堵点问题,积极化解土地要素供需矛盾,主动为企业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流程再造提升效率,针对不动产登记过程中的痛点与难点问题,创新性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党建+服务”优化措施,大幅缩短企业办理时间,降低了企业办事成本,在全省登记财产指标考核中位列第七名。三是注重联动配合,以党建为引领,协调各部门形成工作合力,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企业发展持续注入自然资源力量。

      截至目前,该局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红色服务”,争当“助企服务员”走访企业12次,办理涉企业务38笔,协助企业办理抵押贷款2.3亿元;解决历史遗留的义煤集团某小区15栋楼707户等群众问题;与税务、住建部门沟通,组建一窗受理窗口,联办业务731笔,并打通三部门信息共享渠道,成为三门峡市第一个实现网上缴税的县(市、区)。

 

灵宝市扎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

 

    今年以来,灵宝市川口乡多管齐下提升服务工作质效,创新工作思路,聚焦关键环节,扎实推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全面提升了政务服务水平。

一是强化基础要素建设,架好政群之间“连心桥”。川口乡政务便民服务中心整合民政、残疾、医保、社保等业务进驻,变多头受理为统一受理。依托河南省政务服务网,承接服务项目196项,24个行政村承接政务服务“就近办”事项33项,村级帮办事项33项。乡、村两级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编制完成实施清单,服务事项全部发布至政务服务网,进一步推进“就近办、家门口办”,加快基层政务服务迭代升级,积极打造“一刻钟政务服务圈”。二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锤炼服务群众“真功夫”。积极安排入驻大厅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先后参与市、县两级民政、残联、医疗保障等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10余次。为确保政务服务下放事项能够让基层接得住、能操作、管得好,该乡对24个村工作人员进行了专业辅导和现场演示,确保其及时掌握最新政策理念和业务知识。三是完善帮办代办机制,当好服务群众“店小二”。积极扩大容缺受理实施范围,梳理出办理频次高、能够较好提升办事群众体验感和获得感的事项清单,工作人员以帮办代办方式为群众办理各项业务。对于特困、儿童、残疾人等工作,由各村专干提供上门服务,落实“让信息数据多跑路、干部多跑腿、群众少跑路”的服务宗旨,持续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