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 万人助万企 >工作简报 > 文章详情

三门峡市“万人助万企”活动简报(第253期)

发布时间:2025-03-20 08:56

★最新动态

    专精特新政策宣讲

暨梯度培育系列活动成功举办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市“三大改造”和“专精特新”工作推进会精神,全面提升专精特新“小巨人”培育工作,3月18日,由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指导,三门峡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河南省专精特新企业促进会联合主办,中原银行三门峡分行承办的专精特新政策宣讲暨梯度培育系列活动三门峡专场成功举办,活动通过“政策集中宣贯+入企精准辅导”双轨并行模式,为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二级调研员韩海民、中原银行三门峡分行党委委员张新胜分别致辞,河南省专精特新促进会秘书长宋斌做服务体系介绍,中原银行围绕专精特新相关金融产品做推介。各县(市、区)工信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及专精特新重点培育企业代表70余人参加会。

活动强调,专精特新是中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抢占产业制高点的必由之路。企业需锚定发展目标,以“专注铸专长、创新赢市场”为导向,深耕细分领域,厚植核心竞争力。市、县两级工信部门要围绕梯度体系抓培育,分层分类施策,精准补短板、锻长板,推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稳固的优质企业“金字塔”梯队。金融机构要主动靠前,破解企业融资难题,以金融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活动特邀请领军企业研究院专家刘辉以《专精特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主题,从“专、精、特、新、链、品”六大核心维度切入,深度解读申报政策要点、认定标准细则、全流程申报规范及佐证材料要求,结合典型案例剖析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此外,市工信局带领专家深入骏通车辆、新华水工等4家企业现场“问诊”,专家团队与企业代表面对面交流,针对技术攻关、资质提升等实际问题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真正实现“政策输血”与“发展赋能”的双向贯通。

下一步,市、县两级工信部门将继续聚焦“专精特新”培育工作,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提升“专精特新”企业提速发展之势,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不断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我市聚丙烯材料助剂研发填补国内空白

 

近日,三门峡中达化工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聚丙烯用新型透明型成核剂制备关键技术”项目成功攻克了国产透明剂在聚丙烯改性材料领域的难题,实现了我国在高端聚丙烯改性领域的自主创新跨越。

据市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统计,截至目前,中达化工已累计完成技术合同登记总额7010万元,其中,该项技术合同已完成登记350万元。目前,该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已初见成效,并正在进行生产线建设。据测算,项目全面达产后可替代进口产品40%以上,使客户的原料成本降低30%以上,预计每年为包装、医疗器械行业的客户节约生产成本超2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依托中达化工企业平台,建设省级概念验证中心,联合天津大学、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绍兴文理学院等科研院所组建创新联合体,推动“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应用”全链条协同创新,通过专项政策扶持、产学研对接等举措,加速培育特种化学品领域新质生产力,助力我市打造中部地区高分子材料研发高地。

 

★各地动态

 

义马市“五到位”做好项目用地保障

   

今年,义马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聚焦省、市重点项目土地要素保障,认真落实节约集约用地政策要求,推进项目用地供应,切实做好供后监管,提高土地利用效益,服务项目建设。

一是选址服务到位。提前介入项目谋划、选址工作,主动服务,积极推行以地招商,引导项目优先使用批而未供等存量国有建设用地,缩短项目落地周期。二是供地把关到位。严格落实国家供地和产业政策,指导项目节约集约用地,科学编制年度供地计划,合理安排供地时序,确保省、市重点项目和重大民生工程用地全部纳入计划。三是用地告知到位。在土地成交后、签订合同前,面对面向用地单位宣传用地政策和要求,发放用地告知书,对工业项目“标准地”先行签订投资建设合同,明确建设要求并提前告知用地权利和义务,让企业明白用地。四是交地提醒到位。提醒用地单位按照合同约定的开发时点和规划要求进行开发建设,确保项目按期开工竣工,按时投产达效。五是供后监管到位。全面落实土地市场动态巡查制度,落实巡查领导和人员,明确责任要求,切实加大巡查力度;建立预警提醒机制,定期提醒通报用地情况,有效促进项目按期开发建设。

截至目前,该中心共受理624笔业务,颁发不动产权证书143本,赢得了企业和业主的称赞。

 

卢氏县交通运输局

“四大导向”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

 

今年,卢氏县交通运输局紧扣“项目为王、企业为大、政策为令、科技为本”四大导向,奋力冲刺首季“开门红。一是聚焦“项目为王”,建立“一项目一专班”推进机制,针对卢洛高速、S326线卢氏县城至沙河段改建工程、Y053线寨上村至蔡子河公路提质等5个项目,强化要素保障,协调解决用地审批、资金筹措等难题,千方百计为项目建设提供坚强的资金保障;前期工作提速,完成运十高铁等2个储备项目可行性研究。二是践行“企业为大”,打造营商环境“升级版”。精准纾困激活力,建立“一企一策”服务台账,走访包保企业,解决物流运输、安全生产等诉求2项。深化“放管服效”改革,推动209项政务服务“一网通办”、71项权力事项下沉窗口,业务办理时限压缩60%,电子证照实现“免申即享”,让企业“最多跑一次”。三是严守“政策为令”,举办政策专题宣讲,让企业及时掌握政策走向,精准把握发展方向。四是坚持科技为本,开展“三客一危”、超限超载等专项整治3次,排查整改安全隐患5处,约谈企业负责人2人次,行业本质安全水平再提升。修订完善防汛保通、极端天气等应急预案项,开展实战演练1次,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强化。